中国怎样才能减少碳排放,实现新承诺?
来源:【TED】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演讲平台 | 作者:Curetec固尔特(上海) | 发布时间: 2022-09-26 | 258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中国承诺将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一变化将需要以前所未闻的规模和速度采取行动。这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愿景?本篇演讲探讨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主席习近平就应对全变暖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承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承诺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看该承诺的重要性。它们号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国内开展应对气候行动。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它们亦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中美面积相似,人口上,中国却是美国的四倍。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对应的年均增长率为两位数,并在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也才不多久,我出生的时候,你也看得出来我年纪不大,中国的排放是仅为美国的一半。直到15年前,中国才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9年,中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8%。中国的排放量如此巨大,它的减排对全球气候至关重要,若中国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有可能防止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0.20.3摄氏度,并可以在接下来40年内避免215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2150亿相当于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累计排放量。


中国的排放量为何如此巨大?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现象级的经济增长与化石燃料不可分割。2020年中国84%的一次能源消费来自于化石燃料。对能源的渴求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煤炭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以及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力。

 

但故事还有另外一面。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见证了世界上几乎所有清洁、绿色和低碳应用的最迅速、最大规模的推广,其中包括多项领域的第一,比如非化石能源领域、低碳交通领域,绿色建筑领域等等。在20217月,中国启动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仅此行动就给全球1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赋予了“碳价”。中国还是许多清洁能源技术所使用的关键矿产的最大生产国和加工国。它同时制造了全球最多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据英国咨询机构剑桥计量经济学会,中国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所需的巨额投资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不断降低全球清洁能源价格。我们已经在太阳能光伏板的价格上观察到了类似的效应。

 

然而,迈向碳中和的道路并不轻松。用习近平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将“付出艰苦努力”。正如习近平所言,原因之一是“远远短干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中国已承诺在未来九年内实现碳达峰。但应注意,气候行动追踪组(CAT),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组织,认为该承诺“非常不足”。因为与之对应的将是升温34摄氏度的地球。

 

中国还需将每年1001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从峰值降至净零,并要在30年左右完成。顺便提一下,这恰好是我的年纪。对欧盟国家来说,实现从达峰到净零的时间大概在6070年。但是,与欧盟国家不同,中国面临着双重挑战。在2020年,中国仍然有六亿人月收入低等干140美元。中国希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持续的城市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任何一个小进步,提升一个普通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小进步,都需要乘以14亿。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排放。

 

中国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转变经济结构。在2020年,中国38%GDP来自干第二产业。在中国许多(第二产业)都被称为“两高”行业,高耗能和高排放。这些产业包括煤电以及钢铁制造业水泥、铝业、化工、石化,也就是你所熟知的那些“难以减排”的行业。 据国际能源署,电力与工业相加排放了该国84%的二氧化碳。数十年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为此类生产而造成的排放被称为“隐形碳”,这些都被算入中国的本土碳排放量,而非计入那些进口中国制造品的国家。

 

但不顾这些挑战,中国已作出了承诺。中国要如何做到呢?中国已承诺停建新的海外燃煤电厂,并将诼步减少煤炭消费,从“十五五”时期开始,也就是2026年后。中国还在采取措施使其能源结构更为绿色并加速提升电气化水平。根据清华大学专家的研究,到2060年,电力可以满足中国79%的终端能源消费,前提是实现净零排放。这几乎是当前水平的三倍。

 

我们刚刚谈到的工业部门也在开展结构性改革,燃料转换和技术升级,包括启动氢燃料炼钢等试点项目以及所谓的负排放技术,你了解的,诸如碳捕获以及储存这样的技术。

 

中国已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但它承诺在未来九年内将其翻倍。由中国能源基金会编制的一份高级别评估报告回顾了中国实现2摄氏度和1.5摄氏度目标的路径 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情景研究显示,中国的排放量可以在其承诺的2030年截止日期之前达到峰值。甚至可以是2025年前,北京这座城市大概在十年前就已做到,许多高排放省份也呈现出排放放绣的迹象,邹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环境经济学家,他认为,相较于“西方国家”,中国可以更低的人均收入达成其气候承诺,更重要的是在达峰后,以更短的平台期实现碳中和。

 

中国领导层对此看法明确:中国必须摆脱“以GDP为导向”的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转为建设其提侣的“生态文明”。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GDP几乎翻了一番,仍同时保持着人均排放量基本稳定。

 

最后,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该愿景是如何落地的。就在20216月,中国决定一举取缔对电力需求极大的加密货币“挖矿”。世界上一半的产能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

 

当然,要在2030年之前以较低的峰值水平实现达峰,中国必须限制“两高”产业的盲目发展。 最近,数百个此类新项目被按下暂停键,正在等待新的碳排放影响评价。希望是,前述转变不会是线性的,而将是指数性增长。

 

转型的初期,改变也许看起来十分缓慢,就像调转一艘巨轮。但一旦调转船头,行动就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加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